2016年4月6日 星期三

快樂竅門


先前到東華三院李潤田紀念中學談寫作和閱讀,講座後跟學生報記者做訪問,談到我的散文《微笑人生──樂在貧窮中》圍繞西班牙寫貧亦樂之道,當時回答西班牙有美麗的公園和建築物,青少年即使失業,四處閒逛可讓身心舒暢,留在家中的話,家裡面積也大。
我問兩個學生家居面積多大,那是正常的。試想一些香港學童住在劏房,放學後只見商場和屏風樓,實在較難開心起來的。回家後才想起重要補充,我們運用語言時,會直接影響情緒,無論思考還是說話。
一九六九年,伊利諾州大學兩位心理學家研究指出,人們常有盲目的樂觀,往往說出事情光明一面,然後找事實證明。這樣的研究爭論至今,大家不妨想想,自己使用語文的時候,總是不自覺地盲目樂觀,還是依照事實評論,抑或過於悲觀呢?
隨電腦科技一日千里,除了可以下棋外,還可幫助心理學研究。美國佛蒙特(Vermont)大學研究員想找出人類使用語言的習慣如何,先選十種不同語言,然後在二十四個來源如書籍,新聞媒體,社會媒體,網站,電視和電影字幕和歌詞等,收集數以億計的詞語,結果發現西班牙語最快樂。
曾踏足不少國家,只有西班牙讓我想起知足者貧亦樂,當時是直覺,後來才見大型研究證實,可見西班牙人心情愉悅,他們的想法可讓莘莘學子參考。
古往今來的人都知道人生並不輕易,為了好好活下去,常用語言傾向比事實樂觀,這次語言研究證實這一點。
研究團隊選的十種語文是英文、西班牙文、法文、德文、葡萄牙文、韓文、中文簡體字,俄文,印尼文和阿拉伯文。當然,世上還有多國語言,沒有日文、印度和非洲語文等,不夠全面。況且,韓文不包括北韓人用字,中文簡體字也少見香港和台灣的用字習慣。可見任何研究都有局限,詮釋時留意就是。
團隊報告發現最常出現快樂詞彙的是西班牙文網站,最少的是中文簡體字書籍。研究指出使用西班牙文描述快樂的遠比中文簡體字的多,是否意味我們學懂西班牙文就會變得更快樂呢?
我認為不是。
語文是死物,人是活的。中文有許多跟快樂有關的詞彙,只是使用相關詞語的人不夠用西班牙文的多。
除在馬里德的人外,我總看見西班牙人笑意盈盈,當地經濟差過香港,青少年失業率遠高於香港的,但西班牙人依然開心,為何香港人不可以呢?
我無法用三言兩語講解,就這樣寫一本書,希望讀者看罷可以一笑。
這次研究發現最多人以西班牙文流露愉快喜樂,最少人以中文簡體字展示愉快,繁體字和快樂的關係是否在兩者之間呢?
由文骨文起計,中文有數千年歷史,簡體字只有數十年。簡體字是文革浩劫的關鍵工具,先將人分為紅五類和黑五類,然後用文字標籤,繼而用盡侮辱人的詞語,例如稱文人為臭老九,臭老九要去割尾巴(接受思想教育,捨棄舊有思想,竟然將知識分子的學識比喻為尾巴,用字惡俗不堪)。文革要先將好人標籤為牛鬼蛇神,嗜血者才可理直氣壯的虐待甚至殺害牛鬼蛇神……
寫過無數篇文章反對標籤別人,胡亂標籤會日漸改變人的思想,將人分化,除了心理變態的人外,沒有人喜歡充滿惡意和互相攻擊的環境。
懂得說話的人都可以運用語言說出令人開心的話,也可說出殘忍惡毒的。世上總有欺凌語文,沒有實質損傷就不要理會。你知道,語文不是這樣用的。
寫罷《微笑人生──樂在貧窮中》,更加清楚看見快樂不在於擁有多少物質。快樂並不在於你的學業和工作,不在於你擁有的關係,不在於你的身家……快樂在於你,你可以選擇快樂。即使不懂西班牙文,我們用中文一樣可以寫出快樂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