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6日 星期四

考第一不等於叻

  從小認識不少人年年讀書考第一,寫過不少考第一角色,早已知道在香港讀書考第一只要記憶力強,見字背默,連數學例題和公式都背,就算考罷即忘,依然可以考第一。
  讀書考第一的人不等於有常識,母親常說許多事情不用人教,要人教才識的人叻極有限。大部分事情是「手板眼見工夫」,易如反掌,望一眼就識。比方說,即使第一日搭車,有人給你一張可付車資的卡,看人怎做,自然識用。
  中一西史第一課是法國大革命,革命後開始瀰漫白色恐怖,平民隨時被人誣告,人人自危。小說《雙城記》寫那年頭的文盲女子偶遇故友閒聊幾句,根本不知何謂革命,已遭牽連,死在斷頭台。
  (圖為電影《雙城記》的文盲小裁縫無辜被判死刑,她跟代友上斷頭台的主角說不識字不能寫信告訴故鄉親人她將離去,主角告訴她也許是好事。雖然是數十年前的黑白電影,但拍得精彩好看。)

  電影《悲情城市》和《竊聽者》分別展示台灣及東德的白色恐怖,世上還有不少小說和電影讓公眾認識白色恐怖,未能盡錄。
  
  (圖為《竊聽者》主角,負責監視追求自由的藝術工作者,為免對方遭秘密拘捕監禁至死,寧願犧牲個人前途,為極權政府體系的好人。然而,現實並沒有這樣的好人,一個都沒有,電影總是比現實美好。)
  
  (圖為侯孝賢的優異電影海報,這套電影讓九份變成著名景點。)
  題目重點在不等於,叻人考第一,考第一的不等於叻人。正如人食飯,食飯的不等於人(貓狗都可吃飯)。順手寫埋等於的例句:極權統治者製造白色恐怖,製造白色恐怖的等於極權統治者(正常掌權者不為,無權者不能,惟有極權統治者會製造白色恐怖)。(明報專欄關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