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15日 星期五

馮睎乾《在加多利山尋找張愛玲》

  由中學開始習慣追看喜歡作家的著作,如張愛玲的,近讀馮睎乾《在加多利山尋找張愛玲》,連原本只有張愛玲寫給自己看的筆記都讓讀者看到了。

  筆記寫下零碎感覺,沒有修飾的文字和感情更動人。看到她寫丈夫賴雅死後的點滴時,幾番放下書本,不忍心讀下去。她叫他時記起他不在,她坐車聽到有人喊她的名字,知道一定不是叫喚她……世界依然熱鬧,但人間煙火早已跟她無關似的。
  戰亂令無數人不得不變,張愛玲筆下的白流蘇最是幸運,可惜,大多數人變得更差。若非時代動盪,張愛玲可到外國升學或在港完成學業,人生自會不一樣。
  看這本書才知《續集》的自序由宋淇代筆,隨即找來一看,才留意筆觸有異。我覺得她後期的作品比較沉悶,很少重讀。

  看《少帥》時讀過馮睎乾的考證,但依然不喜歡這些「出土」小說。嗯,相信是我的步伐追不上她,張迷請勿打頭。

  喜歡追讀圍繞作家書籍的習慣也應該停下來,以後不再看封面有張愛玲三字的書,這本書是完美句號。

商務印書館網頁的內容簡介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我們回不去了。
──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裏。
──長的是磨難,短的是人生。
──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

這些句子,可能你都熟悉,更因此愛上張愛玲其他文字。但,你真的了解張愛玲嗎?你可知道張愛玲最怕死?最喜歡吃叉燒炒飯?最喜歡用什麼方式占卜?還曾經寫信給王家衛?會用佛洛伊德的角度看李商隱的詩?會寫出「盡我最大力量,別的就管他娘」(I do my best and damn the rest / Do my damnedest and the rest be damned)這種句子?翻開張愛玲寫給友人的書信、散文稿、筆記簿,發現她的內心世界如此豐富又複雜。一起跟作者走進張愛玲的內心世界,重新認識《小團圓》、《少帥》等作品,以及她從上海到香港、到美國的生活點滴。


作者簡介:

馮睎乾,香港作家,張愛玲作品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