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3日 星期三

淪陷時期香港文學


最近有不少人問香港人如何捱過三年零八個月?

在我的成長階段,香港人一直想追上紐約、倫敦、巴黎和東京等國際大都會,憧憬美好的將來,深信香港可以站在國際舞台光芒四射。

不知由哪時開始,香港人失去憧憬,只求守護現有的,但大家珍惜的一切仍逐漸消失,然後,愈來愈多人問:「淪陷時期的香港人是如何過日子?」

首先,不少香港人在淪陷前離開,加上大量人不正常死亡,香港人口大幅減少。留下來的人大多陷入人生最黑暗階段,但仍要好好生活,起碼要努力活下去,在日軍統治下,文人依然在報刊寫稿。

盧瑋鑾、鄭樹森主編的《淪陷時期香港文學作品選:葉靈鳳、戴望舒合集》為歷史保留第一手資料,全書逾六百頁,兩位作家的文章都好看,細讀後,自當明白亂世生存不易,有幸安身立命的話,就算無法幫助他人都不要胡亂攻擊人。

香港有許多選集,從不同年代的香港文學選集可見城市變遷,最悲情的就是《淪陷時期香港文學作品選:葉靈鳳、戴望舒合集》。

葉靈鳳在淪陷時期的小說創作很感人,尤其是「一對可憐的夫婦:都市的憂鬱之二」,刊於1944年12月《華僑日報》。小說寫女人為免丈夫和孩子餓死,接受頭房阿嬸獻議賣淫,買柴和米回家後,男人開心煮食。她忍不住問丈夫為何不問錢的來歷,男人說頭房阿嬸說了。女人異常傷痛,問丈夫可恨她。男人說問人借到錢是運氣。

小說的人置身悲慘世界,女人為家人賣淫,當然不會如實說出來,知情的頭房阿嬸為女人說了善意謊言,這種非常時期的謊言不得不說,最好隱瞞男人一輩子。

從葉靈鳳和戴望舒的作品所見,兩人都有掙日治時期稿費,不過,他們都是善良的人。

劉以鬯編 《香港短篇小說百年精華》 選入葉靈鳳「釵頭鳳」,如小說名所示寫陸游和唐琬的故事,也許創作手法較優異,但我覺得他寫都市的憂鬱更感人。然而,沒有人想再見那樣的都市憂鬱。

書店簡介:

本書以葉靈鳳、戴望舒兩位重要作家為綱,以二人於香港淪陷時期之著作及翻譯情況,折射那一段非常時期的香港文藝面貌,並藉日記、書信、檢舉附敵建議書、作家自白與後來專家分析等參考資料,呈現文藝與政治間之複雜糾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