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30日 星期五

無知/安妮的日記

  網上搜尋無知兩字,即被台灣中學生穿納粹軍服的資訊洗版。我在23日的fb貼文留言已低調轉貼這新聞,校長引咎辭職。這班台灣學生無知,不過,要是問香港中學生對納粹德軍的認識,相信無知的一樣多。
  最近有調查指三大無知國家/地區是印度、中國和台灣,印度和中國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文盲極多,沒機會上學而無知是正常的。然而,台灣教育普及,大學畢業生多不勝數,排第三位實在說不過去。
  要是教育令學生不愛讀書不讀歷史,自會出現層出不窮的蠢事和鬧劇。慘痛歷史不能用來開玩笑或再創作是常識,但不見得人人有常識。曾有時裝品牌出售類似納粹集中營的條紋服飾,以及大衛星圖案汗衫,惹來指摘,店方連忙道歉,將所有衣物下架。那麼多人把關的商業機構可以無知至此,不知道集中營的任何物件和圖案都不應重現人間,可見無知無處不在。

  經常提及校園閱讀推廣和好書定義,希望新生代懂得閱讀和思考。歐美中學書單常見《安妮的日記》,學生看罷自然知道納粹惡行。喜愛文學、歷史和哲學的讀書人不見得事事順利,惟起碼不會無知。(明報專欄)
適合中學生看的《安妮的日記》(the Diary of a Young Girl ),作者在理應讀初中的年齡死於納粹集中營。我在書評集《遊戲時讀書》推介《安妮的日記》,安妮跟家人在痛苦絕望的密室躲避納粹德軍追捕,難得的是,她寫的日記總是樂觀,對未充滿憧憬。
  同樣適合中學生看的《穿條紋睡衣的男孩》(the Boy in the Striped Pajamas),已多次介紹,圖為日本版。

  近代有幾位著名作家都是納粹集中營的倖存者,他們的書並不適合中學生看,太深太痛太悲,有些倖存者出書後名利雙收,卻無法躲避心理陰影自殺,他們為死的並非自己而是同營的朋友而自責。

  當然,有些倖存者得享天年,例如Elis Wiesel,然而,我沒有看過他的作品,無意細讀太真實太痛苦的著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