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2日 星期三

我是寫書的,我以寫作盡社會責任

  青少年自殺事件多到令人難過,高官、教育界人士和家長仍忙於推卸責任,2015年9月新學年起,共有52人主要因學業壓力而輕生。2016年的學生自殺人數上升,政府成立防止學生自殺委員會,整個廢話連篇的報告推卸責任。
  2017年2月已有多名學生自殺,他們當然不是為單一理由尋死,但無論怎樣看,扭曲的社會價值觀和教育制度壓害都是幫兇。
  日本殿堂導演小津安二郎唯一文集名為《我是賣豆腐的,所以我只做豆腐》,每個人在社會各司其職,賣豆腐的人做好豆腐,拍電影的就拍好電影。

  我是寫書的,只能在小說多寫充滿希望的結局,給讀者鼓勵,尤其是給青少年讀者的。人生並不輕易,但自殺後的困境可能更恐怖,死亡並非終結。既然無緣無故來到世上,好歹看看人生還可以怎麼樣。
  最近寫希望給迷網的青少人一點指引的社會文化書,才花時間看完政府回應學童自殺人數急升的報告,看罷只想講粗口。防止學生自殺委員會主席葉兆輝教授寫的前言廢話:「學生自殺並非單靠教育界的努力便能解決。要預防學生自殺,實有賴社會各界羣策羣力。我們因此呼籲社會各界的支持。尤其重要的是,以學生為中心,匯集各方力量,特別是政府、學校、家庭及 媒體,以加強在個人、人際及社會層面的措施。最終目標是建立一個有緊密聯繫的支援網絡,讓凝聚力滲透整個社會,以加強每位成員面對人生挫折的抗逆力,以及建立著重認識和接納的關愛文化。要達到這個目標,必須讓所有人明白,預防自殺,人人有責。」(11/2016)
  廢話在人人有責,沒有寫清楚最大責任的是掌握權力的高官和教育界人士,他們將子女送去外國讀書,然後要香港新一代做白老鼠。責任最大的那班人形物體的年薪多到他們根本沒有資格賺,他們有責任就推給別人,種下惡因,自必承擔惡果,可憐的是無辜學童,莫名其妙的要忍受壓迫,課程無聊兼錯誤多多,就算考第一都無意思。
  我沒有逃避社會責任,多年來批評教育謬誤,早已多到自我傷害的地步。
  監察沒有能力反省的掌權人之餘,還望大家在自己的崗位守護香港,守護無辜幼童,他們不應任由扭曲的教育制度傷害。

2017年2月16日 星期四

想當作家不是夢――22位兒童文學作家的故事

  你看過多少位本地兒童文學作家的作品呢?
  既然公眾不大熟悉本地兒童文學創作,出版《想當作家不是夢──22位兒童文學作家的故事》自然難以掙錢。不過,如作者在代序所寫,這本書不但讓讀者認識作者,「還希望為日後香港兒童文學發展史的研究留下第一手珍貴史料」。
  
  我是受訪者,難免主觀,所以,先給妹妹看。她經常將我的創作批評得體無完膚,聽罷都想撼頭埋牆。習慣被她狠批後,天下間的評論都像讚賞。
  妹妹看罷給我短信:「覺得好尊重作者,好多相,好豐富」,半啖砂糖,然後是「但如果唔識嗰堆人,全部問題一樣,好悶。」嗰堆人是妹妹的幽默用詞,各位受訪者別介意。
  正正因為公眾認識兒童文學作家不多,更需要這樣的書,我覺得好看的。作者問題相同可見一視同仁無分彼此,不同人自有不同回應。其實,每位受訪者還有些獨特問題,妹妹未及談論而已。
  不同風格的兒童文學作家共聚一書是緣份,可惜何紫早逝,這本書只有他的家人訪談。本月18至28號有何紫的專題展覽、講座和導賞,詳看請向香港文學館查詢,或看我的fb分享。(明報專欄)
  
 
出版社資料
《想當作家不是夢――22位兒童文學作家的故事》簡介︰
第一本22位香港兒童文學名家的訪問合集,向你講述他們如何走上兒童文學創作道路,實現夢想的故事。
- 22位名家包括︰何紫(採訪其家人)、阿濃、劉惠瓊、黃慶雲、嚴吳嬋霞、何巧嬋、東瑞、宋詒瑞、馬翠蘿、周蜜蜜、劉素儀、胡燕青、君比、陳華英、潘金英、潘明珠、黃虹堅、韋婭、孫慧玲、關麗珊、麥曉帆和卓瑩。
- 讀者可以近距離地一次性認識多位他們心儀的作家。
- 作家對寫作和人生的態度,給小讀者提供了成長路上的學習榜樣。
- 書中的不少資料是作家第一次向人講述,甚具趣味性和可讀性,為日後香港兒童文學發展史的研究留下第一手珍貴史料。
*********************
《想當作家不是夢──22位兒童文學作家的故事》
適讀年齡:8歲或以上
定價:$78 /冊

2017年2月10日 星期五

騙局和推理小說

  網絡世界難辨真偽,曾有歐洲客戶收到內地廠商電郵表示銀行戶口遭查封,要客戶將錢匯去另一銀行戶口……
  當你懷疑這類電郵時,你已在陷阱邊緣,以下是真人真事:
  甲的公司農曆假期特別多,假期時收到外地客戶乙WhatsApp轉帳單據,由於甲睡到自然醒,遲了幾小時才看見短訊。
  轉帳單據的公司名稱和銀碼正確,但銀行戶口並非甲公司的。問乙是否搞錯,乙表示甲的同事丙曾前電郵資料展示甲公司轉用另一間銀行,乙已向甲電郵求證,甲回覆確實轉了銀行戶口,並附上新帳單,囑乙匯錢到新銀行戶口。
  乙收到的電郵跟往常一樣,有公司名稱、地址、電話和職員姓名,連甲和丙寫電郵的方式都模仿到九成,可見黑客看齊雙方電郵資料,部署多月,一般帳單不出手,等到乙公司要繳付六位數美元時,才要求乙在甲公司仍放假時匯錢到外國知名銀行。騙徒掌握時間天衣無縫,連上班日子不同都算到。
  乙匯款後給甲單據,甲連忙回覆乙帳戶是假的,建議乙即時跟匯款銀行聯絡,看看能否截停巨額匯款,乙大嚇一跳,這件事隨即驚動雙方的總公司。
  甲的外國客戶乙依照新近收到的電郵資料將錢匯到黑客提供的假帳戶,兩地時差加上甲公司的假期,甲在幾小時後才發現,並告訴乙是騙局。乙的老闆聯絡銀行截停匯款,銀行職員回覆未必做到,儘管一試。
  黑客一直模擬甲和同事丙的電郵跟乙聯絡,揭發後,乙才發現假電郵地址只有一個看來近似的字母不同。黑客連甲和丙對乙的不同稱呼都模仿得到,期間截走部分甲和丙給乙的電郵,又保留一兩封真電郵混淆真偽,令三人不知早已陷入騙局。
  如果甲和乙沒有交換WhatsApp,騙徒早已得手。幸好甲放假仍開公司手機,乙公司的銀行最終可在翌日表示已截停那筆六位數美元匯款,再遲點通知就無法截停。由於甲和乙的公司老闆都要職員報警,大家才知道報警近乎無用,銀行不會給外國警察客戶資料的。
  據稱跨國網絡騙局手法「專業」,部署多時,計劃周密。即使乙用電郵問甲公司所有同事,騙徒都可以假電郵回覆。所以,遇上有懷疑的電郵時,應以其他途徑查證,例如打電話,確認方法愈多愈好。
  近年銀行收緊政策,外地生意人未必開到戶口,騙徒卻可在大銀行開設假戶口,真是奇怪。(明報專欄)

  每日都有騙案在世界各地發生,大部分可以避免的。所有騙案都有破綻,只要再三求證,騙徒不易得逞。
  愛看偵探小說和推理小說的人理應不易被騙,不必有福爾摩斯的偵探頭腦和觀察能力,學他三成功力,細心留意異常之處就是。
  日本推理小說有幾個派別,我較喜歡松本清張對社會的批判,最大的騙徒和壞人是欺壓平民的「官商鄉黑」(暫且借來一用,日本當然不是這樣形容某些階層的人)以及肥上欺下的制度,夏樹靜子以推理小說之名寫的女性悲劇也獨特,近年看得最多的是東野圭吾作品。
  廣泛閱讀好處甚多,看得多推理小說和偵探小說,別人想騙你並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