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認為自己活在大時代,無論是最好還是最壞的時代,因為有「我」,自然是最重要的。香港回歸二十年,轉變太多太快,讓好些舊香港人質疑福地的好運是否走到盡頭。
讀古蒼梧小說《舊箋》讓我相信香港依然有運行,只是難免想起成語鵲巢鳩佔。小說背景是六七暴亂前後,最好看的是海媞寫於一九六七至六八年的信,她對收信人黃子展示「友達以上,戀人未到」的感情,無奈得不到期望的回應。
我相信海媞並非虛構人物,因為跟她同代的石琪曾在專欄提及拍實驗電影的早逝女角,相信就是她,書信活現年輕大學生當年的忐忑心情,真實感人。
六七年的情況跟近年的有點近似,對小城不安的人日多,打算離開的人也多起來。早年的香港人多是內地難民,好像避難到桃林一樣從大江南北來到小城,跟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一樣,對鄰近地區發生的事大多抱旁觀心態,如海媞寫:「一陣陣硝煙和火藥的氣味從林外傳來,把我們嚇得驚惶失措。」
近年的「合法貪污」猖獗,「目測」的建築檢驗日多,任由工程超支兼偷工減料……然而,不少人依然扮演旁觀者,也許裝睡太久已不願清醒,寧願找另一處桃林去。(明報專欄關目)
商務簡介:
黃子明赴法留學前,把已故女友林海媞一些文件交給好友鄧文博,說是海媞的文學作品,希望他能幫忙出版成書,把海媞的才華留在人間。 文博打開一看,卻原來是一疊海媞寫給子明的信。 當年一起玩的朋友,都知道海媞是子明的女朋友,而海媞並不搞文藝創作,這些信應該是「情書」,怎麼會變成「文學作品」呢? 文博把信一封封的細讀,才發現子明愛戀的,另有其人……
故事發生於1967年本港發生「五月風暴」期間。 作者用海媞的信件、文博亦敘亦議的注釋和自己關於史實部份的按語構成這本小說,為讀者提供三種不同風格文本的閱讀趣味,也挑戰這個電子資訊時代讀者的耐性。
一個80後讀者有下面的回應:
一、開始時不太習慣「注釋」,一邊讀信一邊看「注釋」,有點忙不過來。 掌握了閱讀節奏之後,卻覺得像看推理小說:「注釋」逐步打開了兩個主人翁的內心世界。
二、這幾年,年輕人很接近信中那個年代年輕人的情懷,讀來頗有共鳴。
三、第一次讀是愛情小說,第二次卻當是香港的歷史筆記來讀。
一個與作者同代的讀者則認為:從社會史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信件部份是彌足珍貴的史料,反映了1960年代本港大學生在時局的突變中所受的衝擊和他們的思考。 從這些信對有關問題的討論中,可以感受到這一代香港人當年的震動與彷徨:「一個有血有肉的香港呱呱墮地了,香港這個歷史的傷口,終於流出了中國的血!」但也同時感受到他們對生命的執著和對真理的追求。 雖然生長在一個比較保守和壓抑的年代,他們仍坦誠地對性愛、同性戀等敏感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方式卻是含蓄、客觀而深思熟慮的。
作者簡介:
古蒼梧,原名古兆申,祖籍廣東茂名,在香港長大、讀書、工作,香港中文大學文學士、碩士,香港大學哲學博士。
七○年代曾參加美國愛荷華寫作計畫,八一年獲法國政府獎學金在巴黎索邦大學修讀法國現代文學及哲學課程;先後與友人創辦《盤古》、《文學與美術》、《八方》文藝叢刊,曾任臺灣《漢聲雜誌》主編、《明報月刊》總編輯、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節目部學術總監。
著有詩集《銅蓮》、《古蒼梧詩選》、評論集《一木一石》、散文集《備忘錄》、散文集《書想戲夢》、《祖父的大宅》,譯有瑪格麗. 杜哈絲《大西洋人》、《中國北方來的情人》、保羅. 安挌爾的《美國孩子》、《舞的意象》。
2017年6月16日 星期五
2017年6月10日 星期六
總站‧驛站《最後的房子》
我到過兩間公立醫院的殮房,看陳嘉薰醫生的《最後的房子》稱不上有親切感,只能說知道實況,更想起教病理學的教授,他在內地的工作範圍近似陳醫生的。
在內地醫院實習時,沒想過去殮房看看,很明白市民對殮房的觀感。殮房可能是人最後的房子,也可能是驛站,沒有人知道。
內地醫院可以即時將遺體火化,曾有全國著名的法醫公開請辭,自言無法在指定的驗屍報告上簽名。這樣的新聞很快成為過去,願意簽名的人多的是。
陳醫生致力改善殮房環境,希望讓死者安息,並給親屬安慰,整本書的寫作意願良好。不過,我更關心醫療界如何堅持一國兩制下維護香港的制度。比方說,香港的法官、法醫和化驗人員都是中立的,然而,某些地方掌權人往往先有結論,然後要專業人士忘記專業和良知的和應,要是證物(例如遺體)反證結論錯誤,將證物燒成灰就是。沒有物證,人證可以收買,即可埋葬公平正義。
要改善殮房冰冷觀感並不困難,令黑暗陰森的人找回良心才困難,也許某些人要去到下一站地獄才知代價。
全書最後兩句:「死亡是必然,生命才是奇蹟。」(明報專欄關目)
突破出版社的內容簡介 : 殮房,也有「生機」? 一直以來,香港人很忌諱死亡、避談死亡; 但今天,和死有關的訊息充斥面書和傳媒。 資深病理科醫生陳嘉薰,多年來在殮房接觸活人死人。 他道破謬誤,拆解禁忌, 以真人真事,並以專業角度介紹屍體處理、解剖和死因分析。 他發現,殮房並不比外面的世界陰鬱, 反而在冰冷中隱藏感性,每天發生不少溫情故事。 這世代,殮房也肩負社會教育使命。 愈接近死亡,反而能克服恐懼,令它少了分狂傲; 愈認識死亡,反而能學懂珍惜,尊重和享受生命。
在內地醫院實習時,沒想過去殮房看看,很明白市民對殮房的觀感。殮房可能是人最後的房子,也可能是驛站,沒有人知道。
內地醫院可以即時將遺體火化,曾有全國著名的法醫公開請辭,自言無法在指定的驗屍報告上簽名。這樣的新聞很快成為過去,願意簽名的人多的是。
陳醫生致力改善殮房環境,希望讓死者安息,並給親屬安慰,整本書的寫作意願良好。不過,我更關心醫療界如何堅持一國兩制下維護香港的制度。比方說,香港的法官、法醫和化驗人員都是中立的,然而,某些地方掌權人往往先有結論,然後要專業人士忘記專業和良知的和應,要是證物(例如遺體)反證結論錯誤,將證物燒成灰就是。沒有物證,人證可以收買,即可埋葬公平正義。
要改善殮房冰冷觀感並不困難,令黑暗陰森的人找回良心才困難,也許某些人要去到下一站地獄才知代價。
全書最後兩句:「死亡是必然,生命才是奇蹟。」(明報專欄關目)
突破出版社的內容簡介 : 殮房,也有「生機」? 一直以來,香港人很忌諱死亡、避談死亡; 但今天,和死有關的訊息充斥面書和傳媒。 資深病理科醫生陳嘉薰,多年來在殮房接觸活人死人。 他道破謬誤,拆解禁忌, 以真人真事,並以專業角度介紹屍體處理、解剖和死因分析。 他發現,殮房並不比外面的世界陰鬱, 反而在冰冷中隱藏感性,每天發生不少溫情故事。 這世代,殮房也肩負社會教育使命。 愈接近死亡,反而能克服恐懼,令它少了分狂傲; 愈認識死亡,反而能學懂珍惜,尊重和享受生命。
2017年6月9日 星期五
由看《突破》到跟突破合作
中一的中文科老師介紹我們看《突破》雜誌,我沒錢買,她主動借給我看,每次幾本,至今記得去校務處拿疊雜誌的愉快心情。
我們來世上走一趟,總想旅程愉快,夢想可為人生增添色彩。我從一開始追尋夢想就有無數人勸我別寫要讀者用腦的書,感謝歷年來有不同編者將我的散文和小說選入文學選集,讓勸我的人知道我不是傻的。
寫作並非自戀,我會考慮讀者,希望為讀者提供思考和心靈空間,並顧及文學創作會否讓出版社虧本。寫《小魚的秘密》時想過先寫青少年系列,現實是愈淺白的書愈暢銷,特地給黃幗坤前總編輯(現為義務顧問)電郵談及我的想法,她回電郵道:「票房不用理會,這不是作者的責任。」
有好老師借《突破》雜誌給我是幸運,歷年遇過多位編者給我創作自由同樣幸運。希望時下師長多為學生推介文學著作,讓青少年習慣用腦讀課外書,從而培養自信和勇氣,在千瘡百孔的世界堅持正直善良做人。
香港自殺人數不斷上升,我只能寫本小說提醒絕望的人可以給自己多點時間。作者的責任是寫好每篇文章以至每一本書,但願好書有好報。(明報專欄關目)
我認幸運,由出版第一本書開始,每本書都是我想寫的,有些題材或類別明顯難以暢銷,依然得到出版社總編輯支持出版,感謝皇冠、花千樹、基督教文藝、突破、新雅和山邊社等主編讓我堅持理想。圖為最近收到的突破書籍版稅,F.2A和F.3A分別再版和三版,兩本書都已斷市。由於整系列有電子書,出版社將資源用在新書上,相信不會再版,有興趣的讀者可買電子書。
突破機構有不同的輔導服務,出版部是賺錢補貼其他服務的,例如婚姻輔導和青少年心理輔導的收費遠低於市價,讓有需要的市民都得到協助,所以,我更加希望自己的書籍暢銷,讓出版社有更多資源服務社群,還可出版更多文學著作和題材冷門的書籍,讓讀者有更多選擇。各位可以上突破書廊買書,當然,各大書店都有入書吧。學校大量訂購的話,請聯絡突破的同事。
我們來世上走一趟,總想旅程愉快,夢想可為人生增添色彩。我從一開始追尋夢想就有無數人勸我別寫要讀者用腦的書,感謝歷年來有不同編者將我的散文和小說選入文學選集,讓勸我的人知道我不是傻的。
寫作並非自戀,我會考慮讀者,希望為讀者提供思考和心靈空間,並顧及文學創作會否讓出版社虧本。寫《小魚的秘密》時想過先寫青少年系列,現實是愈淺白的書愈暢銷,特地給黃幗坤前總編輯(現為義務顧問)電郵談及我的想法,她回電郵道:「票房不用理會,這不是作者的責任。」
有好老師借《突破》雜誌給我是幸運,歷年遇過多位編者給我創作自由同樣幸運。希望時下師長多為學生推介文學著作,讓青少年習慣用腦讀課外書,從而培養自信和勇氣,在千瘡百孔的世界堅持正直善良做人。
香港自殺人數不斷上升,我只能寫本小說提醒絕望的人可以給自己多點時間。作者的責任是寫好每篇文章以至每一本書,但願好書有好報。(明報專欄關目)
我認幸運,由出版第一本書開始,每本書都是我想寫的,有些題材或類別明顯難以暢銷,依然得到出版社總編輯支持出版,感謝皇冠、花千樹、基督教文藝、突破、新雅和山邊社等主編讓我堅持理想。圖為最近收到的突破書籍版稅,F.2A和F.3A分別再版和三版,兩本書都已斷市。由於整系列有電子書,出版社將資源用在新書上,相信不會再版,有興趣的讀者可買電子書。
突破機構有不同的輔導服務,出版部是賺錢補貼其他服務的,例如婚姻輔導和青少年心理輔導的收費遠低於市價,讓有需要的市民都得到協助,所以,我更加希望自己的書籍暢銷,讓出版社有更多資源服務社群,還可出版更多文學著作和題材冷門的書籍,讓讀者有更多選擇。各位可以上突破書廊買書,當然,各大書店都有入書吧。學校大量訂購的話,請聯絡突破的同事。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