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9日 星期五
美的歷史
我先看艾可(Umberto Eco)的《醜的歷史》,才看他的《美的歷史》,覺得醜有醜的好看,美的歷史反覺平淡,古往今來的西方人對美的詮釋不外如是。
中國文人將總將真善美放在一起,好像真即是善即是美。西方哲學和藝術也有真即是美的概念,如濟慈在一八二0年寫的詩「真即是美,美即是真──這是人間所知的一切,和須知的一切」。
(維納斯的誕生為Sandro Botticelli名作,現於意大利的美術館展出)
(米羅的維納斯為米羅島出土的大理石像,為愛和美的女神,出土時已沒有雙手,現於法國的博物館展出)
現在連小孩都知道真和美是兩回事,暫且不談整容和化妝,有時看見公眾人物的宣傳照跟上電視是兩回事,萬一碰見真人,根本不知道眼前人是誰。這樣自欺早已不能欺人,只會令大眾失去求真和求美的能力和興趣。
跟數學不同,美和好都沒有客觀標準。教協每年選六十本好書龍虎榜初選名單,就是沒有理據的篩選,親疏有別,不必理會書籍內容、結構和寫作水平,對作者和出版社不公平,對學生是傷害。投訴後沒有善意回應和討論,只有惡意排擠。所有陰暗篩選的初選名單都證明人性醜惡,群眾只能在已篩選的黑暗名單中投票,體現假民主真醜陋。
在各地博物館看過不少維納斯像,包括維也納博物館的,約於公元前一萬三千年完成,可見史前人類已追求美。
(Venus of Willendorf為現今發現最古老的維納斯,現於奧地利的博物館)
沒有真善美,人活一輩子又有什麼意思?(明報專欄)
附圖都是古今西方人公認最美麗的女性形象,跟現實世界的女性外形距離很遠。真善美是藝術創作的終極追求,弔詭的是,過度追求反過來證實人性中不能抹去的假惡醜。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