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3日 星期日

遊記和乞丐

  最近看一本印度遊記,作者見印度人善待乞丐,跟修道人聊起,對方說每個人都在行乞,只是乞求的東西不同,所以,印度人對乞丐較平等。
看到這兒有點反感,問其他人意見,好像只有我不認同,大家淡然說那是人人有求的意思。
  每個人都有想要的東西,好像財富、健康、快樂、愛護、尊重和才華等,古人說「人到無求品自高」,無求的人並非什麼都不要,只是無求。對於並非想要的東西,送上門都不要,不貪不怨,品格自然高尚。
  有些人一生不乞討,餓死就餓死,反正人始終會死。相對來說,有些人日日行乞,乞求榮華富華的整天乞討更多錢更多權,乞求才華的就陰暗抄襲模仿乞討不屬於自己的才能,乞求感情的……
  出賣公眾利益的人乞求主人施捨名利,但無論身家地位如何,一輩子都是乞丐。乞討名利不惜踐踏傷害人的,可憐巴巴地接收他人布施饒恕。
  努力讀書考第一是正常,工作出色升職加薪也應份,兩情相悅的愛情是自然的。我們循正路得到的已很豐足,無謂做陰暗卑劣的事,更加不要四處乞討。
  我樂意善待乞丐,惟鄙視為名利傷害眾生以乞求「骨頭」的奴才。(明報專欄)

  古語有云「盡信書不如無書」,經常看遊記的話,自然看到作者寫自己未去過的地方總是特別精彩,跟作者寫的內容旅遊,反而會覺得現實並非那回事。當然有例外,有些遊記是內容跟現實差不多的,那些作者親身經歷撰寫,並無虛言。然而,總有遊記作者會誇大事情,或有作者遇到事情的時機跟讀者的已不一樣,也有作者甚至未去過都可以寫成去過。香港曾有雜誌記者不曾訪問名人就寫篇訪問稿,這種人在香港撈得很好,至今有許多地盤,近年做X粉,稍見勢色不對就否認是X粉,要是形勢逆轉,又會自稱X粉,乞求名利的人就是這樣。
  說回遊記,近年有不少內地人四處去,出版的遊記增多。原先覺得這本遊記不錯,但看到作者寫自己去加爾各答做義工時,我認為作者未必去過垂死之家服務,因為她寫的跟我見的完全是兩回事,從而想到其他的未必真確。
  乞丐論是作者寫一個印度人的看法,不代表所有印度人或印度傳統想法。不過,這論點讓我思考良久。現實有不少人穿得身光頸靚,惟行為卑劣,即使名利雙收,真身仍是乞丐。有些人不斷傷害別人,看見別人不還手就沾沾自喜,實際將自己變成乞丐,乞討別人的善良和寬容。
  著名童話《乞丐王子》是乞丐和王子交換身份,讓小孩從小知道世間的身份認同跟人的本質是兩回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