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21日 星期五

從廣島到福島抗議核電,諾貝爾文學獎作家大江健三郎貫徹呼籲世人尊重生命

  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的長子大江光出世時大腦嚴重受損,長期躺在玻璃箱內,未知能否生存。大江在這時候到廣島參與關於原爆後遺症的會議,旅程鬱悶苦惱,寫成《廣島札記》,有中譯本。
  二十多年後,嚴重智障的大江光已經學識作曲(當然,他要比普通人付出多十倍努力去學音樂的),大江健三郎帶同長子到廣島去,這次寫成《廣島的"生命之木"》,這本書沒有中譯本,可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作品都幾趕客。

  書中附有大江光創作的《廣島的安魂曲》,可見嚴重智障的人並非永遠的小孩,他們會長大,對人情事物同樣有自己的感受,只是不能以語文表達。大江光有悉心栽培他的父母,讓他以音樂表達複雜的成人感情。

  曾在十多間中小學講座談大江健三郎寫給青少年的作品,同場播出大江光的《廣島的安魂曲》,可惜,認真聆聽的是少數,後來也不播了。曾有學生跟我說喜歡聽我談及他們從來不知道的事情,然而,以比例來說,對世界充滿好奇,喜歡探索文學世界的學生不多。
  今年是廣島和長崎原爆七十周年,大江健三郎由始至終沒有改變。由廣島到福島,他總是站在最前線反對原子彈和核電等,並表明年事已高,反核是他有生之年最後為社會做的事。

《廣島札記》

  對於這段充滿困難和苦澀的醫療史,重籐院長計劃,在一九六五年迎來二十週年紀念之 際,召集從事原子彈爆炸後遺症治療工作的醫生,重新查閱資料,共同討論這些對人類說來 都是新體驗的病例,看看採取的治療方法是否得當,檢討一下「有無處理不周」之處。同 ABCC不同,日本方面所作的治療和努力並不是在一名領導的率領下統一進行的。因此,必 須對此進行綜合的反省和檢討。重籐院長認為,作為全面調查的一環,應對原子彈受害者的 子女進行血液檢查。
  以一九六五年為界限,對原子彈爆炸後遺症醫療史加以綜合研討,這一計劃與《中國新 聞》的金井評論委員所提出的在原子彈爆炸二十週年的一九六五年制定的《原子彈受害情況 白皮書》計劃異曲同工。它是以醫學家的語言詮釋的另一份白皮書計劃。在廣島勤懇工作的 人們,他們的所思所想都集中到同一個計劃上,而這正說明了廣島作為「宿命之地」的特 質。這些在廣島最恐怖的災難中劫後餘生的人們,這些抱有最誠實的生活態度的真正的廣島 式的人們,像孿生子一樣,在心靈最深處,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我對一九六五年中將得以實 施的這兩個嘗試充滿期望,它們將通過如實地反映人間悲劇的慘狀來確立核武器時代人類所 希望的實實在在的前景。而這才是日本人民對二十年前原子彈爆炸中的死難者以及那些仍在 痛苦中掙扎的人們所能做到的唯一有效的努力。同時,它一定會帶來一個全新概念的和平運 動。(一九六四年八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