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8日 星期二

村上春樹《地下鐵事件》

  東京地鐵沙林毒氣事件(日語:地下鉄サリン事件)是日本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最嚴重的恐怖襲擊事件,由奧姆真理教發動。
  看見天災人禍引致人命傷亡,沒有人會感到高興(為此開心的人已逐漸失去人的特質,應該立刻到精神科求診。當然,不包括你,你會看這篇文,已經表示你不是那種人)。心靈脆弱的人甚至為遠方的災禍而傷感難過,我們只是卑微渺小的人,可以做的不多。
  1995年(平成7年)3月20日早上,多名奧姆真理教的人在東京地下鐵共五班列車同時散布沙林毒氣,造成13死6,300人受傷。
  日本人很快回復正常生活,急欲忘記慘劇中傷亡的人。村上春樹有天看見一名傷者的妻子投稿,寫及丈夫回復上班後備受冷待,只能辭職。普通日本人就是這樣忍耐個人痛苦,對他們苦難視而不見。村上春樹為此採訪有關人士,非常尊重受訪者,對方看過訪問稿後,要刪減的即時刪減,後悔接受訪問要求全部刪去的,村上春樹也就抽起已經寫好的稿。
  尊重受訪者的優點就是尊重人,尊重兩字不必多加解釋。缺點是訪問讀起來有點疏離,有時候是受訪者不知如何表達內心感受,有時候是不願說出真正感受,只管說禮貌客套的話。儘管如此,我依然認同村上春樹完全尊重受訪者的做法。
  《地下鐵事件》出版後,村上春樹再採訪奧姆教的信徒,雖然他們並非放毒氣的人,但一個人加入那樣的邪教,同樣值得訪問,由於受訪者不多,《約束的場所》比《地下鐵事件》的字數少很多。
  對日本社會來說,這兩本報道文學都是重要的,讓事件不易被人遺忘,公眾知道無辜受傷的人有不同的後遺症。這兩本書對村上春樹往後創作也有很大影響,在他的《1Q84》可見他對黑暗力量的長期思考。
  村上春樹在後記"「沒有指標的惡夢」──我們正在往什麼方向前進呢?"一再反思制度如何令人變質,大部分日本人奉公守法,但在不影響別人的情況下,往往是另一種冷漠和傷害,只是大家已經習慣。對加入邪教的人來說,他們將自己交給組織,放棄獨立思考,依從別人指派行動。到最後,無論被害者還是加害者,他們都已將自己交給制度。
  

  而對你(暫且讓我用第二人稱,當然我也包含在內)來說,又如何呢?
  你有沒有對誰(或什麼)交出自我的一部分,而接受做為代價的「故事」呢?我們是否對某種制度=體系,交出人格的一部分讓人代管呢?如果是的話,那制度是否有一天會向你要求某種「瘋狂」呢?你的「自律性運力過程」是否達到正確的內在合意點呢?你現在所擁有的故事,真的是你的故事嗎?你現在所做的夢真的是你的夢嗎?那是不是某一天忽然會轉變成出乎意料之外的惡夢的某個別人的夢呢?(P56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