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8日 星期二

對權勢說真話《知識分子論》

  當日看罷薩依德的《知識分子論》,即時撰寫書評,文章早已收在書評集裡。
  雨傘運動後重讀這書,感受更多。在高牆不停欺凌雞蛋的時候,知識分子應如何自處?
  我並非知識分子,只是識寫幾個字。由於創作人必須面向公眾,無論影響力如何,同樣要面對自己的良心叩問,理應如第五章所寫的〈對權勢說真話〉。
  全書六章是他六次講座講稿,寫來深入淺出。台灣的譯者用字謹慎,換了是我,慣用中文權貴兩字,可能將第五章題目譯為對權貴說真話。然而,世上許多有權有勢的人並不高貴,無論如何都用不到一個貴字,譯為對權勢說話恰當得多。以前寫文章會順手寫權貴,現在已改寫為有權或有錢的人。
  薩依德(Edward Said,1935-2003)生於耶路撒冷,在英國佔領期間就讀巴勒斯坦和埃及開羅的西方學校,接受英式教育。我讀中學時,才知世上有巴勒斯坦,那時不明白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歷史,我理解中學生為何討厭看國際新聞的。直至村上春樹在耶路撒冷演講,才有更多人明白雞蛋和高牆是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比喻。薩依德是國際著名文學理論家與批評家,也是巴勒斯坦立國運動的活躍分子。
  薩依德感嘆知識分子已經變成特殊職業,集編輯、記者、政客及學術中間人於一身。他們身不由己,往往走進各種權力架構之中。反而去國離鄉的「業餘者」、「圈外人」仍有不屈不移、卓然特立的知識分子風骨。在香港有權有錢的人並不少,但有風骨的很少。

  對我來說中心的事實是,知識分子是具有能力「向」(to)公眾以及「為」(for)公眾來代表、具現、表明訊息、觀點、態度、哲學或意見的個人。而且這個角色也有尖銳的一面,在扮演這個角色時必須意識到其處境就是公開提出令人尷尬的問題,對抗(而不是產生)正統與教條,不能輕易被政府與集團收編,其存在的理由就是代表所有那些慣常被遺忘或棄置不顧的人們和議題。(p48)


  雨傘運動讓公眾看見百無一用是書生,知識分子無法阻止高牆欺凌雞蛋,不過,如果所有知識分子都有勇氣對權勢說真話,香港的局面應會改變。問題是太多人為名利樂意被政府或某些組織收編,習慣睜大眼說謊,不斷為高牆添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